12月17日,蘇交科集團第二十屆學術交流年會在南京設計中心隆重舉行。本屆會議以“智慧·綠色·平安——可持續交通”為主題,設主論壇和“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論壇(道路/橋梁)、公路規劃設計技術論壇、綠色交通技術論壇、智慧平安交通技術論壇、城市軌道技術論壇、水利水運工程設計技術論壇、城市綜合開發與規劃設計技術論壇、交通基礎設施全過程質量安全創新技術論壇”8個分論壇,邀請行業內外領導、專家、學者與蘇交科集團技術骨干齊聚一堂,圍繞論壇主題交流想法、探討經驗,為下一步的技術發展尋找方向、明確重點。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凌耀初、江蘇省鐵路辦公室二級巡視員繆玉玲、蘇交科集團總裁朱曉寧為大會致辭,集團首席工程師(道路材料)曹榮吉主持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蘇交科集團首席科學家張喜剛,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雯,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副總工程師夏文俊,江蘇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五峰山管理處處長徐衛東,南通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曹建中,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副主任郭志明,蘇交科集團首席工程師曹榮吉、張宇峰、劉繼兵、黃俊作主旨報告。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處副處長郁海琛、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奚暉、宿遷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宋學文、常州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歐陽云、宿遷市交通運輸局建設管理處科員章鵬及行業、媒體代表出席會議。
領導致辭
○ 蘇交科集團總裁朱曉寧
朱曉寧總裁對蒞臨蘇交科第二十屆學術交流年會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歡迎,對長期以來給予蘇交科關心與幫助的行業主管領導、重要客戶及合作伙伴表示感謝。他表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總書記在報告中多次強調要加快交通強國建設,蘇交科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深感重任在肩。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蘇交科持續推進技術發展與科研創新,并堅持舉辦年度學術交流會議。在具體落實中,主要圍繞方向選擇、創新驅動、開放合作及人才培養四個方面重點發力,穩步推進科技創新工作。

○ 江蘇省鐵路辦公室二級巡視員繆玉玲
繆玉玲二級巡視員表示,去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江蘇也將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為全省全局性重點工作、高質量發展“最迫切”的任務、“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的先行軍加以推進。蘇交科集團學術交流年會的成功舉辦,緊密貼合了交通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分論壇和新產品的發布,豐富了學術活動的規模和多樣性。充分展現了蘇交科人深耕技術、鉆研產品的學術氛圍,期待會議能夠為行業發展貢獻經驗和智慧。
○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凌耀初
凌耀初副廳長代表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對蘇交科集團第二十屆學術交流年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在全面深入學習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蘇交科學術交流年會盛典既是交通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的一個重要平臺載體,也是各方共同謀劃創新驅動江蘇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在江蘇交通不斷創新實踐的歷程中,蘇交科始終堅持應用導向,持續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深度融入交通創新發展,并取得了豐碩成果。希望未來,蘇交科集團作為智囊、助手和直接參與者,能夠與省交通運輸廳共同努力,加快交通強國試點建設,保持江蘇交通科技創新工作全國領先!
新產品發布
新產品發布環節,集團4位技術專家向與會領導嘉賓展示輕量化監測、新型環保道路材料、智慧港口系統研發及產業化、BIM正向設計產品最新研究成果和解決方案。
專家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交科集團首席科學家張喜剛作《中國橋梁的發展與展望》主題報告,圍繞中國橋梁的發展成就和不足、發展需求和挑戰、發展方向和路徑三個方面做重點介紹,并對蘇交科橋梁技術發展提出建議,希望蘇交科加快推動橋梁板塊躍升發展,打造蘇交科橋梁品牌。

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雯作《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與跨界區域交通治理》主題報告,就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跨界交通需求、跨界交通治理的基本思路、南京都市圈為例的分析、上級政府干預和地方協商的跨界交通合作案例進行介紹。

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副總工程師夏文俊作《聚焦高質量發展精雕細琢筑平安百年品質工程——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建設紀實》主題報告
江蘇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五峰山管理處處長徐衛東作《五峰山過江通道智慧高速管養技術研究》主題報告
南通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曹建中作《關于提升高速公路項目設計、項目管理水平的思考》主題報告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副主任郭志明作《路橋隧綠色交通技術創新與實踐》主題報告
 |
 |
首席工程師(道路材料)曹榮吉 |
首席工程師(結構檢測監測)張宇峰 |
 |
 |
首席工程師(軌道交通)劉繼兵 |
首席工程師(地下空間)黃俊 |
蘇交科集團首席工程師曹榮吉、張宇峰、劉繼兵、黃俊分別作《瀝青路面結構長期保存的理論與實踐》、《橋梁災后快速測評技術的思考與實踐》、《城市軌道交通業務技術發展思考與展望》和《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助力城市更新的思考》主旨報告。
分論壇現場
 |
 |
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論壇(道路/橋梁) |
公路規劃設計技術論壇 |
 |
 |
綠色交通技術論壇 |
智慧平安交通技術論壇 |
 |
 |
城市軌道技術論壇 |
水利水運工程設計技術論壇 |
 |
 |
城市綜合開發與規劃設計技術論壇 |
交通基礎設施全過程質量安全創新技術論壇 |
頒獎典禮及總結
本次大會設立8個分論壇,125個課題參與交流,共評選出27個三等獎,16個二等獎,8個一等獎。集團總裁朱曉寧為技術交流獲獎者代表頒獎。
學術交流年會是蘇交科人回顧總結、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旨在促進集團技術成果與項目經驗傳遞,強化學術交流氛圍,用智慧啟迪學術熱情。未來,集團將繼續以開放的心態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為進一步提升集團科技創新水平筑牢堅實基礎。